什么是"近零能耗"建筑?近距离探秘将在10月底投入使用的神秘建筑

行业资讯
2021-08-13

什么是“近零能耗”建筑

国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按照节能水平逐步提升,建筑由耗能到产能,将建筑分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及零能耗建筑。通过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一系列节能技术的应用,让房子能耗更低、碳排放更少、居住体验感更佳。下面一起来探寻下这种神秘建筑!

探秘“近零能耗”建筑

炎炎夏日不用费电吹空调,严寒冬日无须外界供暖气,5200平方米的小楼却能保持“四季如春”,能实现吗?这样的建筑今年10月底就要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了。

潞苑北大街,一根高高耸立的烟囱,让人隔着老远就能一眼认准河东五号调峰热源厂的位置。这个热源厂,在供暖季期间,肩负着为副中心供热调峰的重任。

热源厂主厂房南侧,一栋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总面积5200平方米的灰色小楼,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和外立面装修,露出真容。“这栋楼的全名实际上叫作‘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是一处集客服、应急抢修、调度于一体的供能指挥服务中心。”中心办公室主任张谷成介绍说。

看起来,这和普通的办公楼也没什么区别啊?见记者一脸疑问,张谷成揭秘说:“这可是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建筑。走,去看看这栋楼的节能秘密。”

43.1.jpg

秘密1:5个储能罐储存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

楼前的深坑内,并排入地深埋着一个个橙色的巨大金属储能罐。

原来,这栋楼里分别安装了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屋顶和幕墙上还覆盖有光伏发电板。热泵从地下“捕捉”地热能,从空气中“吸收”空气能;光伏发电板则能够通过太阳能发电,这些从大自然“捕捉”“吸收”到的能量,被分别储存在储能罐中。

“地下一共埋了5个储能罐,储备的能量既能在冬天转化成暖气为整栋楼供热,又能在夏天转化成冷气为整栋楼降温,还能储备‘绿电’为整栋楼供电。正常情况下,5个储能罐中储备的能量,基本就能够满足整栋楼的暖气供热和空调供冷需求了。”张谷成首先揭开了小楼应用“绿能”的秘密。

通州区城管委工作人员王节表示,该建筑相比于传统建筑,使用的能源中有大约60%是可再生能源。

秘密2:给房子“披棉袄”,薄墙更保温

众所周知,传统住宅的门窗接缝处容易漏风,墙体薄,保温效果就差。无论是冬天制热还是夏天制冷,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往往需要耗费大量能源来维系。但这栋“近零能耗”小楼,无论春夏秋冬,却始终能够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四季如春”的室温,这是如何做到的?

“窗户、窗帘、墙体,设计的时候都有秘诀,就像是给房子披上了件棉袄,达到被动节能的良好效果。”张谷成介绍说。

楼内的每扇窗户,厚度都是普通家用铝合金窗的3倍。原来,无论是窗框还是玻璃,都经过了特别设计。窗框内填充有特殊隔热材料,三层玻璃之间则充满稀有气体“氩气”,玻璃表面还镀上了一层特殊的隔热膜。有了层层防护,一扇窗户的隔热能力,堪比一堵实心砖墙,能够较大限度避免外界的冷热空气与室内交换而造成能量流失。

大楼东西和南面的每扇窗外,还外挂了能感知外界天气的“智能窗帘”,可以根据室外的温度、光照,自动开合,并自动调整每一片窗帘叶片的遮光角度。

东北等寒冷地区家庭常见的“溜窗缝”也出现在了楼内。记者注意到,门窗和墙体的每一处接缝,都被贴上了一条特制的“防水隔汽膜”。“这样做,和东北‘溜窗缝’的原理类似,都是为了提高建筑的气密性。”张谷成介绍说。

墙体增加了“双重保温”新技术,墙更薄,保温性能反而更好。记者看到,墙体在普通外保温层中,特别内置了一层“真空绝热板”。有了“双保险”后,10厘米的“薄墙”,保温性能比过去30厘米的“厚墙”还要好。

小楼投用后,预计每天将有120名客服、应急抢修、调度人员在楼内办公,密不透风的建筑会不会让人感到憋闷?室内的如何保证空气新鲜?近零排放示范项目能源系统负责人程开带记者参观了楼内正在安装的两套新风系统,他表示:“新风系统24小时运转,除湿、净化空气,确保楼内的空气质量永远都是‘优’。”

王节介绍说,有了这一系列被动节能的新技术,整栋楼的综合能耗能够降低超过70%。

什么是"近零能耗"建筑?近距离探秘将在10月底投入使用的神秘建筑

秘密3:大楼运行靠智慧“大脑”自动调能

阳光太晒,何时拉窗帘?光照不足,何时开灯?储能罐何时开始蓄能?所有这些指令,全部无需人来操心,靠大楼聪明的“大脑”,就能实时自动调节。张谷成介绍说,大楼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感知识别外界温度、光照、能源等情况,根据需求自动调度整栋楼的能源使用,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低碳排放的目标。

王节表示,“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和国家近零能耗认证,同时也是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今年10月底将在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近零能耗”建筑中采用的新技术,还有望走进居民小区、办公楼宇。

来源:北京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services@kjzj.com

收藏 收藏
已收藏 已收藏 收藏 收藏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