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堪称“青岛第一高”的它是如何炼成的?

项目信息
2021-06-22

2021年6月20日,青岛新地标海天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海天中心

历经5年,从33米深基坑,到369米高楼触摸天际、接裹云裳,整个施工过程海天中心创下多个纪录,屡次刷新“青岛速度”。

从2016年的33米深基坑,到369米高楼触摸天际、接裹云裳,一幅属于青岛的“海天”传奇画卷已经徐徐展开……在历经五年的建设时间,“青岛第一高楼” 呈现,高耸入云。

海天中心主楼建设中

海天中心

事实上,这座新地标建筑的亮眼之处不仅仅在于建筑的规模,更在于其设计思想的影响力以及在技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在 “城市之巅”的高光之下,是上千名参建者的艰苦鏖战,一项项建造技术的潜心研发,进而助力海天中心“拔节生长”,不断延伸着青岛的天际线。那么“青岛第一高楼”是怎样炼成的的呢?为大家揭秘!

混凝土垂直运输可“一泵到顶”

其实海天中心不仅是全市“正身高”最高的建筑,它的“负身高”也在全市拔尖,33米的深基坑相当于向下挖出了十余层楼高的深坑。

此外在基坑施工阶段,海天中心还创下多个纪录,屡次刷新“青岛速度”。特别是在2016年8月14日,经过连续36个小时、120余辆混凝土罐车、500余名工人的施工,海天中心主塔楼大底板完成了1.2万立方米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其混凝土平均浇筑速度达每小时300立方米,创下了当时国内同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纪录。

作为“青岛第一高楼”,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尤为关键,通过超高压地泵,可以轻松将重达上万吨的混凝土运上数百米的高空。

钢结构总用量相当于13座埃菲尔铁塔

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钢结构体量普遍巨大,青报君获悉,海天中心项目钢结构的总用量超10万吨,相当于13座埃菲尔铁塔。

举目远眺,T2塔楼海浪凌空,浪尖收尾,在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闪闪发光。为了实现错落有致的效果,海天中心的每一块横向相邻玻璃均不能在一个平面,纵向相邻玻璃则是左右错位。整个T2塔楼共有9546块单元幕墙板块,每一块的尺寸大小都不尽相同,进而实现了层层相叠的立面玻璃分布,组合出了优雅的曲线。

超高层背后的“黑科技”

除此之外,隐藏在背后的建筑“黑科技”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础。海天中心项目不仅在初步设计阶段引入BIM技术,避免上千处设计变更,还在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实现BIM应用,实现多专业协同、管线综合、工程量统计、交通模拟及人员疏散等工作的进行,是青岛深度应用BIM技术的超高层大型综合体项目。

在电梯技术的应用方面,也颇具亮点。海天中心T2塔楼规划建设了超写字楼,同时配套了中国北方可变间距超级双轿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它的效率是普通电梯的两倍,每次每部电梯可运载42人。

与此同时,海天中心从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等多维度运用了绿色建筑技术,比如采用余热废热回收利用系统,与传统方式相比每年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4.1吨;幕墙采用夹胶中空超白玻璃,外片玻璃进行半钢化处理,既能保证室内观景的通透清晰,也降低了幕墙光污染。

来源:青岛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services@kjzj.com

收藏 收藏
已收藏 已收藏 收藏 收藏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
求购